您好,欢迎访问本站炒股如何开户台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QQ:596123666

论中国产出缺口与宏观经济运行:全球危机下的走势分析与建议

论中国产出缺口与宏观经济运行    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正在向实体经济传导,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辨析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以便及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构造状态空间模型运用滤波估算我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进而在AD-AS模型的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影响短期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出缺口 滤波 AD-AS模型 宏观经济走势 经济政策      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本文拟运用滤波估算我国1978年~2008年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进而在AD-AS模型的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影响短期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预测宏观经济走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基于产出缺口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从1978年至2007年的年度GDP数据 ,根据GDP平减指数剔除不可比因素,得到GDP的可比数列。2008年GDP年度数值根据2008年一至三季度数据及增长率推算。由此可得GDP的时间数列{GDPt}。   量测方程: (1)   状态方程:   (2)   其中,,分别代表GDPt的趋势循环要素(潜在产出)和不规则要素。的AR(p)模型的自回归阶数p=2,以上各式中的,,κt均为随机干扰项。   使用ADF检验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略),数列中含有1个单位根,即{FDPt}是一阶单整数列,满足模型需要的前提条件。   运行程序即可得到潜在产出数列{}。这种估算方法实际上是建立在新古典主义对潜在产出的定义,从而,可以依(3)式可方便的得到较为直观的产出缺口,得到产出缺口数列{}。    (3)   对数列{}进行对数化处理再取平均值可得到中国潜在产出平均增长率约为9.58%,对产出缺口数列{}取平均值可得平均产出缺口约为0.28%。   图1描述了我国1978年~2008年产出缺口周期性变动的轨迹。中国经济保持9.58%的长期增长趋势使得产出缺口平均保持在0.28%。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增长是以过度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代价的。同时,中国经济要想保持9.58%这个较高的??长率,就要求产出缺口平均为0.28%。根据推算,2008年产出缺口约为0.33%,已接近平均值。   二、基于AD-AS模型对宏观经济走势的理论分析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下,市场自发调节难以奏效,此时应用凯恩斯主义经典模型分析中国经济波动与走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2008年初经济运行出于正缺口(图2(A)),图中AD1(短期总需求)与AS1(短期总供给)的交点所对应得横坐标Y1表示实际产出,Y1与Y*之差表示产出的正缺口|Y*Y1|。价格水平却不是AD1与AS1的交点的纵坐标,而是AD1与LAS(长期总供给)的交点的纵坐标P1,原因是在产出正缺口的情形下,总需求提高会发生乘数效应的阻断,使得价格提高的幅度大于产出增加的幅度,引发通胀。   1.中国当前已进入经济收缩期   至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产出正缺口缩小,实际(均衡)产出向趋势线回归,中国经济步入收缩期。基于图2(A),新的产出应位于Y1与Y*之间,并靠近Y*,从而AD和AS曲线必然至少有一条向左移动。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状态可由图2(B)表示,即AD1向左移动至AD2表示总需求降低,AS1曲线也向左移动至AS2表示总供给降低,长期生产能力――潜在产出趋势线LAS保持不动,则AD2与AS2的交点横坐标Y2表示当前的实际产出,Y2与Y*之间的距离|Y*Y2|表示产出正缺口,同理仍然是AD2与LAS交点的纵坐标表示当前的价格水平P2而非新均衡点的纵坐标。显见,2008年一季度至三季度,产出缺口由|Y*Y1|减少至|Y*Y2|,价格水平也由P1下降至P2,由于乘数效应阻断的存在,价格下降幅度不如产出下降幅度大。换句话说就是国民收入下降幅度小于物价下降幅度,当前仍面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价格变动总是滞后于产出变动,在收缩期,伴随产出正缺口的缩小,实际产出趋于潜在产出,价格存在继续下降的空间,只不过时间上滞后,在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2.短期的经济波动不会改变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趋势   2008年以后,可以预见10年~20年中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上述因素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因此,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样说,并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在未来10年~20年总可保持模型计算出的9.58%左右的平均增长率。首先,美国次贷危机将导致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这必将会影响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贸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其次,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随着开放程度特别是金融业开放的不断深化,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的重要因素。本次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衰退,不可避免的冲击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再次,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经济保持平均9.58%的高增长率,是以过度利用资源为代价的,基本的经济常识告诉我们,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这也是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容忍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必由之路。由此,经济增长趋势会出现小幅持续下移。不妨假设未来10年~20年中国长期增长趋势是9%,至少维持在8%以上。这就是说,图中的长期总供给曲线LAS的位置向左小幅移动。对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甚至2010年,可以合理的假设其位置保持不变。   3.中国经济经历短期供给冲击   (1)我国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进而使短期总供给降低。受国内外自然资源短缺,以及国内劳动资源结构性短缺的影响,2007年原材料、能源、机械设备等产品价格的上升,以及劳动工资水平的上涨,不可能不抬高2008年的生产成本。此外,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无疑对我国短期总供给造成负面影响。上述分析从2008年的PPI变动也可看出:6.1%(1月),8%(3月),8.8%(6月),10.1%(8月)。可见,成本的上升减少了短期总供给,图中AS1曲线必然左移。   (2)供给冲击之后的短期总供给不是影响我国经济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短期总供给一般较短期总需求稳定,特别是我国在2008年经历一次供给冲击后。当今世界经济疲软,供给的变动更多取决于需求的变动,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同程度的对经济失去信心,在这种预期下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将减少,他们将观望总需求的变动:如果政府调控有力,总需求回升,他们会增加产量;如果总需求依然低迷,没有厂商愿意增加供给。总供给的短期增减都是相对于总需求而言的,从而在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分析中假定总供给短期内不变是合理的。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政策制定,都要更多地关注总需求。   4.短期总需求的变动成为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   (1)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2008年总需求呈下降趋势。决定总需求的因素包括影响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来自国外部门的需求等诸多因素。第一,1月份 CPI为7.1%,直到7月仍在6.3%的高位,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国内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相对减少,进而总需求降低。第二,为控制经济发展过“热”,2007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多项抑制经济过热的紧缩性政策且力度不断加大、直到2008年9月才停止。这些针对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紧缩性政策效应仍会在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产生效应,可以预见总需求还会继续下降。第三,全球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传导,以美国为首的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疲软,也使得总需求继续呈下降趋势。  (2)总需求的变动将成为我国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全球金融危机正使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疲软,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中国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不考虑其他国际联系,只考虑出口的减少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而目前这种传导刚刚开始,这种使产出向潜在趋势线回归的动因将持续。   另一方面,即使国外经济形势没有发生如此巨变,如前述分析,我国经济在2008年一季度达到“拐点”掉头向下进入收缩期。而根据以前年度的经验,产出正缺口会逐渐缩小,实际产出回归甚至跌过潜在产出,出现产出负缺口,这是经济自发调节必须的过程。我国产出缺口长期超出0.3%,如果任由经济自身调节,其收缩的深度一定会跌破-0.4%的产出负缺口。而国际经济形势的突变会加剧经济收缩的进程,即只有让AD2曲线持续左移。   综上,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控制经济收缩在产出缺口区间

-0.3%,0.3%

Kalman滤波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_产出缺口怎么算宏观经济学_中国产出缺口分析

、经济增长率不低于8%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能够控制,则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跌,而且也不会对世界本已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而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针对总需求,把握时机与力度出台政策以提高总需求,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熨平经济波动,防止经济波动演变为经济危机。   三、经济政策建议   从短期看,把握时机持续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坚持以财政政策调节为主。考虑到原有紧缩性政策的效应时滞,必须转而实施扩张的经济政策。考虑到增税和减税效应的不对称性,应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主。考虑到新扩张性政策的效应时滞,在经济增长率逼近9%时适当加大财政政策力度,跌破趋势线后应再次施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调整总需求中可能出现的物价波动,可以考虑采用相应的货币政策调节。   经济政策的最佳目标是使经济增长在可接受的区间内,最差则是不使经济增长率低于8%进入萧条期,出现经济过冷。只要政府愿意,就是举借数万亿元的国债来拉动经济增长,以保持至少8%的经济增长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实上,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