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5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5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市住建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增强挑大梁的责任意识,坚持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研究出台购房资助政策,为住房困难工薪群体提供最高20万元的购房资助资金,有效激发刚性住房需求。全力打好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上半年,我市共有3个保交房项目顺利完成交付,住建部保交房工作交付完成率达96.65%。认真做好两批次旧房装修补贴申领发放工作,其中第一批次444户已发放到位。积极推进房地产“热力图”、房产超市建设,努力形成合理的“人、房、地、产”要素联动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扎实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鼓励全市建筑业企业以联合体方式参与我市轨道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3月,我市企业江苏武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成功中标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6标,实现我市建筑业企业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零”的突破。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形成“规划、政策、监管、技术、示范”五位一体的绿色建筑统筹推进模式,上半年,全市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286.3万平方米。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建材,选取江苏理工学院等11个项目开展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试点,打造绿色建材应用全过程管理模式,实现从采购到应用的全链条管控。
三是不断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积极承担“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省级改革试点,做好政策研究、方案编制、协助系统开发等工作,截至目前,共有180个项目顺利完成联合报装。坚持靠前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共为三通(常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变频控制系统项目等30个重大项目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能辅助评标改革试点,并在3900多个项目标段中成功应用,实现评标由“传统人工”向“智能辅助+人工”转变,大幅节约时间成本,减少人为出错风险。深入开展2025年治理欠薪专项行动,及时处置化解欠薪矛盾。今年以来,公布了46例欠薪典型问题,将28家施工企业清出本市建筑市场,形成了有力震慑。
二、坚定落实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推进城市建设发展
一是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度开展城市体检,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全面支撑城市更新工作开展。编制《常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城市更新总体结构,研究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的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斜桥巷小区(大板房)综合治理、潘家村综合整治、南大街步行街北侧提升改造、西直街历史地段保护利用、航仪厂更新改造等老城厢项目实施,确保项目按既定目标竣工。出台专项实施方案,组织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公共空间改造等项目申报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重点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
二是持续推进城市生命线建设。对全市14761公里天然气管道、20123公里供水管道、7000余公里雨污水管网、1166条城市道路、1004座城市桥梁进行全面摸底,完成我市全域燃气、供水、内涝、道路、桥梁等5个场景风险评估报告。针对风险隐患点,合理布设监测设备设施。目前,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
三是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上半年开工建设达标区6个,目前已完成1个。推进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完成排查检测污水管网70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0公里,修复污水管网23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日。目前江边污水处理厂五期工程和阳湖生态净水厂建设进度已达75%,建成后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日。
四是认真抓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完成《关于常州市2024年度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情况的专题报告》,向省政府报送审批《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编制城乡建设中常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对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实施评估,排出三年重点任务,提出保障措施。对93栋历史建筑进行专项评估,提出更新改造和活化利用的建议。
五是科学抓好公用集团整合。全力支持局属公用集团高质量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及时整合、理顺公用集团及其相关子企业的党组织关系,进一步明确公用集团内部管理关系和外部协调机制,推动公用集团与城建集团在业务上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技术资源互补、市场渠道共享、管理效能提升的良好局面。
三、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主动办好住建领域民生实事
一是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及时调整住房保障准入标准,将人均月可支配收入5000元(含)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公租房与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探索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工作,完成《常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起草修订工作,加快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做好青年人才“双资助”补贴发放工作,上半年,共发放“双资助”购房资助1738人、发放资金11159.02万元,发放租房资助11.20万人次、发放资金5911万元。
二是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全力抢抓政策机遇期,推行“拆除+购买存量房安置”城中村改造模式,全力辅助房地产去库存,2025年,全市计划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30个,改造村(居)民5000户、筹集安置住房1.4万套,截至6月底完成改造村(居)民2142户、筹集安置住房3228套。积极探索城中村自主更新模式,目前,新闸街道大丼村—陈家塘、西林街道老凌家塘城中村自主更新项目正在施工中。全年计划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26个,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全部进场开工。
三是积极做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老旧电梯更新工作。2025年,全市计划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20部,上半年完成新增70部。稳步推进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目前,2024年开工的111部电梯中已有86部电梯投入使用,2025年上报老旧电梯更新5073部,数量位列全省第三。
四是持续抓好农房改善工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大力引导进城入镇购房、到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到规划发展村庄异地新建、原地改造翻建,多途径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上半年完成农房改善6700户。突出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全年计划实施改造51户,目前已完工33户。
五是稳步推进交通畅行工程。指导各辖市(区)精心谋划、全力推动8条道路建设以及6个交叉口改造,截至目前,已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5.7%,其中,江理工协同创新园周边道路、长江路与龙城大道交叉口已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六是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结合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深入开展物业管理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整治方案,落实工作举措,重点整治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等问题,切实推动物业管理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大力推进住宅小区公共收益资金主动公开,截至目前,全市1376个市场化物业住宅小区中已有1096个小区在银行开设公共收益专户。持续加大对住宅小区公共收益资金的监督力度,对50个住宅小区公共收益开展专项审计,目前已完成审计单位招标并组织审计进场。持续开展“阳光物业面对面”线上直播活动,累计直播43期,沟通化解物业管理矛盾纠纷190余个,累计观看人数超65万。持续加强“阳光物业”平台建设,目前平台总访问量达130.7万次,关注总人数42.5万。今年3月,全省物业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常召开,我市“阳光物业”平台建设运用等经验做法获重点推广。
四、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努力提升行业管理效能
一是积极完善综合监管模式。探索创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市场综合监督管理模式,研究制定《常州市房屋建筑工程综合监督工作标准》,开发综合监管系统,进一步明确监督标准,细化监督流程,强化监督责任,突出对工程主体结构、主要使用功能、危大工程等质量安全重点环节监督要求,提高综合监督效能。
二是纵深推进污水治理“五统一”工作机制。坚定落实“统一推进、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监管”工作要求,按照“厂网一体、建管合一、雨污共治”的原则,编制常州市污水专项规划(2023-2035年)和农村污水治理三年实施规划,指导各板块开展乡镇污水设施大排查,强化污水治理区域联动、城乡联治、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要素统筹,逐步完善污水治理体系。
三是稳步推进智慧住建2025项目。计划通过建设住建一体化平台,整合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信息资源和功能服务;通过建设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管理系统,串联招投标、施工图审查等业务环节,深化工程造价、信用评价等行业服务;通过建设房地产开发管理系统,实现新建商品房交付使用备案等线上管理。目前,正按照论证意见和需求确认情况完善项目建议书。
五、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切实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一是统筹抓好建筑施工安全。部署开展房屋市政工程建筑起重机械、消防、高坠安全隐患专项整治,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加强《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防高坠措施图集》《动火作业安全操作指南》等宣传运用,开展建筑工地消防及高坠事故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二是认真抓好房屋安全。持续抓好城镇房屋装修改造管理工作机制落实,开展房屋装修改造分类监管,健全装修改造登记和告知承诺制度。广泛开展房屋安全宣传教育,发布《规范住宅装修 保障房屋安全》宣传广告,印发《常州市房屋安全隐患巡查指导手册》4000余册,开展房屋安全巡查知识培训视频会,进一步提升基层房屋安全监管能力与水平。全面开展楼顶太阳能热水器摸排和治理工作,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系统抓好燃气安全。持续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今年以来,检查燃气经营使用单位3791家次,发现并整治隐患580处,更换不合格灶具2746户、不合格连接管37060户、不合格调压阀4383户,安装泄漏报警装置3394户。持续推进非居民用气场所“瓶改管”“气改电”工作,截至六月底,已压降非居民用气场所4316家。大力推进燃气管道改造工作,截至六月底,已完成改造燃气市政管道22.5公里,庭院管道7.5公里,立管193.2公里,户内设施2.62万户。
四是深入开展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一件事”全链条治理。与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印发整治工作要点和行动方案,稳步推进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治理的“后半篇文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层建筑13575栋,其中存在消防隐患的高层建筑11476栋,已完成治理9298栋,完成率达81.02%。
五是严肃抓好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全链条整治行动以来,联合消防、公安、城管等部门深入住宅小区累计开展检查3970次,督改消防安全隐患29623余处,劝导搬离电动自行车68233辆;推动425个高层住宅小区安装电梯智能阻车系统1万套;累计新增集中停放充电场所2856个,新建充电端口77296个。我市1872个既有住宅小区中已有1223个达到我省“3辆电动自行车配建1个充电端口”的建设比例要求,较好保障了居民的充电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