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牛市就像农作物生长的旺季,有的作物要耐心培育(长期持有),有的要趁雨季抢收(短期持有),有的要分批播种(定投)。不同基金就像不同作物,按生长规律管理,才能在牛市里多收粮。
一、适合长期持有的基金:像栽果树,三五年才结果
长期持有的基金得像果树——根系深(业绩稳定)、结果周期长(长期收益高),牛市里别急着摘青果,等熟透了才值钱。
1. 宽基指数基金:像种苹果树,年年结果稳当
沪深300、中证500这类宽基基金,就像苹果树,牛市里长得快,熊市里也掉不了多少叶子。它们覆盖全市场龙头,能跟着经济增长慢慢长,持有3-5年,收益往往比频繁换基高。比如2015年牛市买的沪深,哪怕中间经历熊市,到2021年也涨了80%,就像苹果树不管旱涝,几年下来总有丰收时。
2. 优质主动权益基金:像种稀有果树,懂行的人能养出高价果
由资深基金经理管理、长期年化收益15%以上的主动基金,就像稀有品种果树,需要耐心培育。比如某消费基金,经理擅长在牛市里抓龙头、熊市里控回撤,持有5年能赚200%,但中途可能有10%的波动,就像果树要剪枝施肥,急不得。
长期持有的核心:不被短期疯涨诱惑,就像果农不会因为刚结果就把树刨了。
二、适合短期持有的基金:像种蔬菜,一茬熟了就收割
短期持有的基金得像蔬菜——生长快(弹性高)、周期短(几个月见收益),牛市里趁行情好赶紧收,别等过季烂在地里。
1. 行业主题基金:像种时令菜,旺季一过就下架
新能源、半导体这类行业基金,就像夏天的黄瓜,牛市里某政策一刺激就疯长,但热度退得快。比如2023年AI主题基金,3个月涨40%,但如果持有超过半年,可能跌回原点,就像黄瓜成熟后不摘,很快会变老。
短期持有要盯“行业风口”:政策支持、资金流入时买入,当新闻开始铺天盖地报道、基金规模突然翻倍时,就该收菜了。
2. 杠杆ETF:像种速生芽菜,收益快风险高
沪深300杠杆ETF(如2倍做多),就像芽菜,几天就能收获,但水多了会烂。牛市里指数涨5%,它能涨10%,但指数跌5%,它能跌10%,适合有经验的人快进快出,持有别超过1个月,就像芽菜长太快,得及时吃。
短期持有的核心:见好就收,别贪心“等再长点”,就像蔬菜过了最佳采摘期,反而不值钱。
三、适合定投的基金:像种水稻,分批插秧抗风险
定投的基金得像水稻——需要分阶段播种(分批买入),不怕中间风雨(波动),成熟时一起收割。
1. 波动大的指数基金:像早稻,波动大但收成稳
中证500、创业板指这类波动大的指数基金,就像早稻,播种期(定投期)可能遇洪涝(下跌),但后期长势猛。牛市里它们可能先跌后涨,定投能摊平成本,比如每月投1000元,跌时多买份额,涨时少买,等指数翻倍时,收益比一次性买入高20%。
2. 价值型基金:像晚稻,慢热但抗倒伏
重仓银行、公用事业的价值型基金,就像晚稻,牛市里涨得慢,但跌得少。定投这类基金,就像在秋收前慢慢囤粮,虽然每次涨得不多,但积累起来很可观,适合保守型投资者,就像晚稻不怕秋寒,稳稳成熟。
定投的核心:牛市初期开始投,涨到目标点(如赚30%)一次性收,别中途停投,就像插秧不能半途而废。
四、搭配口诀:“长持打底,短持抓波,定投补仓”
牛市里最聪明的做法是“组合持有”:
60%仓位放长期持有的宽基/优质主动基,像家里的粮仓,保证基本收成;
30%仓位做短期行业基/杠杆基,像菜地里的时鲜菜,赚快钱;
10%仓位定投波动大的指数基,像后备粮,跌了补仓,涨了加码。
就像农民不会只种一种作物,牛市里基金也得“长短结合”,既能接住大行情,又能抓波段机会,还不怕突然降温(回调)。
总结:牛市赚钱=选对品种+给足时间+及时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