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28日刊文指出,受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资产正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抛售。分析人士担忧,如果全球通胀难以回落,情况或进一步恶化。
“痛点太明显了”
《金融时报》称,随着美联储自2018年以来首次加息,全球大部分经济体加快货币紧缩步伐,新兴市场面临资本外流压力。再加上俄乌冲突、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投资者纷纷撤资避险,导致新兴市场债券遭受近30年来最严重的损失。
今年以来,以美元计价的基准债券指数“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的总回报率约为负15%,是1994年以来最糟糕的开年指标。
另据资金流追踪机构EPFR数据,今年年初以来已有近360亿美元资金从新兴市场共同基金和交易所债券基金中流出。而自本月开始,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动也发生了逆转。
投资公司Abrdn全球新兴市场债务主管布雷特·迪门特表示:“我从事新兴市场业务已超过25年,这无疑是我记忆中整个资产类别最糟糕的开局。”
《金融时报》指出,发展中经济体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打击,导致公共财政紧张。通胀率上升、全球增长放缓,以及俄乌战事造成的地缘政治和金融混乱,都加剧了它们的经济压力。资本外流可能致使流动性收紧,加剧困境。
“痛点太明显了。”彭博社25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在经历了15个月的资本外流后,新兴市场市值蒸发5万亿美元,股市跌破了过去17年的平均估值,本币债券收益率飙升至2008年危机以来的区间,美元债券的息差接近只有在危机时期才会看到的临界值……
经济复苏表现或分化
在报道中,《金融时报》也注意到新兴市场的经济复苏表现可能出现分化。
文章写道,俄乌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冲击,增加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压力,它们的粮食、能源需求主要依赖进口。相反,在商品出口国中,则出现一些赢家。
尽管今年以来,摩根大通GBI-EM指数中的本币债券以美元计算的总回报率为负10%,但各国之间差异很大——靠近俄乌战场并依赖俄罗斯能源进口的匈牙利,其债券下跌18%;与此同时,作为工业和食品商品出口大国的巴西,其债券上涨了16%。
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的一份报告也显示,沙特、阿联酋等能源出口型国家可能受益于价格上涨,增加财政收入与外汇储备规模,加强风险抵御能力,缓解“双赤字”风险。对俄乌两国进口依赖度高的非资源出口型新兴经济体,则将出现生产和消费成本上涨、跨境资本外流、偿债压力加大等问题,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
抄底时刻?还未到头?
彭博社指出,对于一些勇猛无畏的投资者来说,大跌5万亿美元的新兴市场看起来像是一个买入机会,正处于风险定价的后期。
迪门特说,新兴市场债券的估值“可以说现在看起来相当有吸引力”。今年以来,他的公司已看到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
不过,更多业内人士仍处于谨慎观望状态,认为市场下行风险犹存。《金融时报》援引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新兴市场战略和经济主管大卫·豪纳的分析指出,情况可能变得更糟。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全球通胀率如此之高,而货币政策制定者继续对高企的通胀感到惊讶。这意味着会有更多货币紧缩政策,各国央行将继续行动,直到经济或市场出现问题。”
在豪纳看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加息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那么对新兴市场资产来说未必是坏事。“但现在情况并非如此,我们面临重大的滞胀问题,各国央行正在加息以遏制恶性通胀。这对新兴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背景。”
豪纳认为,只有各国央行将注意力从对抗通胀转向促进增长时,新兴市场债市股市才会触底反弹。“这可能在秋天的某个时候发生,但感觉我们还没走到那一步。”
资产管理公司新兴市场全球负责人耶兰·西兹迪科夫则警告,如果美国经济明年陷入衰退,将加剧对全球增长的拖累,并进一步推高新兴市场债券收益率。
另一方面,强势美元也引发新兴市场国家债务预警。在不久前的达沃斯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戈皮纳特指出,尚未在新兴市场看到系统性主权债务危机,但未来出现更多债务困境的风险非常突出。阿根廷、黎巴嫩、斯里兰卡等国已受到高水平债务影响。
分析认为,眼下新兴市场正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包括加息、采取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等,但部分经济韧性较弱、缺乏政策空间的新兴经济体处境依然堪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敦促各国央行加强协调,并希望高负债国就其债务寻求适当的标的进行对冲。此外,各国政府也可以宣布增加财政来源的计划。
(编辑邮箱:)